共计 210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产品简介
继 Asgard AN4 首发 Xtacking 2.0 新颗粒 之后,长江存储终于在 21 年末发布了 PCIe4.0 亲儿子——TiPro7000,方案基本一致,并将产品嫡系品牌“致钛”改名为“致态”。
TiPro7000 是致态系列新出现的产品名,产品代号 PC350,PCIe 4.0 接口,五年质保。1T 版本首发价格 1099 元,我没抢到,一拖就拖到了 22 年开春。本次测试为自费购买,实价 1169 元,性能已经达到市场 第一梯队 水准,然而并非纯血国产,DRAM 缓存来自三星。老实老板送了我致态的背包和台历,已转赠群友。
开箱
产品包装和 PC005 基本一致,白色外观、黑色 PCB、伪电路图打底,简约又有情调。正面标注了 7400MB/ s 的峰值速度,右上角是长存的 YMTC 和架构标注,没有特意标注工艺代数等信息。
包装内的 SSD 本体、散热片分开放置,比 AN4 贴心得多。另外附有散热器装配螺丝、SSD 固定螺丝、散热器说明书和硬盘说明书。
SSD 本体素颜照,正面是带导热的标签贴纸,反面为裸露 PCB。固态为双面设计,正反各两颗 NAND 颗粒,正反各一颗 DRAM 颗粒。正面右侧贴纸下为国产主控。
需注意:由于双面布局厚度较大,平板或 M2 接口高度很低的主板可能无法安装使用。
自带散热马甲堪称豪华,但也让人担忧它的发热。底部为半包金属薄壳,顶部为超厚金属片,附带两片散热硅脂垫,组装起来厚重朴实,总厚度 9.6mm,台式机主板上有顶到显卡的风险。
技术分析
前面已经介绍了 PC350 的双层布局,接下来依次分析介绍各个主要部件的技术特性。
主控
主控与 Asgard AN4 一致,为国产的英韧 IG5236。制程 12nm,最大读取 740MB/s,最大写入 6400MB/s,随机写入性能略低,只有 800k IOPS。总体能够和主流 PCIe4.0 主控产品打个五五开(下图),同样功耗也五五开,发热巨大。这款主控不止用于国产固态,浦科特 MP10 也采用了这套方案。
DRAM 缓存
缓存颗粒为韩国血统,K4A4G165WE-BCRC 三星 2400 Mbps DDR4 DRAM 颗粒,单颗 4Gb,PCB 正反面各一颗,总计 1GB,非国产比较遗憾。相比之下,AN4 使用的南亚 2666Mbps 颗粒,不知致态为啥使用三星产品。
NAND 颗粒
NAND 颗粒为国产之光长存 128 层新颗粒。颗粒编号 YMN09TC1B1HC6C,YMTC 128L Xtacking 2.0 工艺,单片 512Gb。Tech Insights 评论员为其定位为追上闪存四大豪门的产品。
颗粒尺寸 60.42mm2,采用 4 平面结构。位密度 8.48 Gb/mm$^2$,目前全球第一,比 Xtacking 1.0 芯片(256Gb)高 92%。但 TLC 工作栅极略少于镁光和海力士。
同时整理了长江存储近 3 代产品的参数,感受一下这飞跃式的追赶和进步。只看颗粒,我直呼国产牛逼!
性能测试
老规矩,CrystalDiskMark、HDTune 150GB 读写一起上,辅助 ATTO 数据,并看一下 Diskinfo 的温度。测试平台——幻 16 i7-11800H,主盘位无散热马甲。
CrystalDiskMark
选择默认的 NVMe 跑分模式。
顺序读写能力很暴躁,远超 980Pro 和 PM9A1 的 6689MB/ s 和 5000MB/s。和 AN4 相比,读取速度偏慢,可归咎于测试平台(详见文章末补充事项)。
随机读写是这颗主控的弱项,接近 80M/ s 的 Q1T1 读取已是极限,低于 PM9A1 的 90+MB/s,小小的遗憾。可喜的是写入性能暴打三星产品。
HDTune 150GB
由于已经安装系统,所以相当于 1 / 3 填充盘测试。在 150G 的连续读写中,读取 6000+MB/s,写入 4915MB/s,没有触发掉速,推测为全盘模拟 SLC。这个数据各方面都超越了同方案的 Asgard AN4,由此看出长江的固件调教能力略优于嘉合劲威。
ATTO
补充 ATTO 默认测试,性能稳定。
横向对比
基于原 AN4 横评数据整理。其中 PM9A1 已更新固件,数据有所调整。绿色标记为对比优势项。
通过数据对比,爆发性能上 TiPro7000 的确站稳了第一梯队的位置,可惜的是主控限制了随机读取性能,需要再接再厉。(图中打成了 1000,不改了)
温度
测试过程中,最高温第始终显示为 65℃,这是不合理的。暂不清楚温度传感器测的是何处温度(怀疑颗粒或 PCB),主控在满载情况下必定破百。所以推测,该产品的长时间满载不掉速的特性就来自于奇怪的温度识别。可是,这么激进(莽)的控温策略,不会影响产品寿命吗????
总结与个人观点
1、NAND 技术追上了四大豪门的技术水平,可喜可贺。
2、4K 读取性能略低,感知不强,可忽略。
3、非纯血国产,略疑惑,可接受。
4、略输一筹的主控、过于激进的主控温度策略,迷惑!有风险
5、售价 1169,如果可以压到千元以内,在 NAND 减产镁光调价的背景下必定吃香!
6、自费支持国产,不亏,推荐台式机新平台购买安装!
补充事项
锐龙平台必须更新固件!与 SN850 早期固件相似,在 AMD 的 CPU 直连通道上跑分虚高,甚至超过了主控标称的速度。而在南桥扩展的 M2 上,性能严重翻车。
官方已发布新的固件,锐龙平台用户自取更新——TiPro7000 固件升级操作程序
把这个当做极光x的系统硬盘怎么样